欢迎访问池州市审计局网站!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池州市审计局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池州市审计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3-31 11:36
[字体:  ]

池州市审计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

建设情况的报告

 

一、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情况

1.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政治机关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支部理论学习和审计组学习重要内容通过理论中心组示范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学、线上线下结合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在审计机关走深走实。

2.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作为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来抓,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要点,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定期听取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对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等均提交会议研究部署,并及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情况

印发《2024年财政审计工作方案》《2024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涉企保证金清退管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程款等事项纳入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加强审计监督。同时全面清理本单位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决策制度情况

1.加强行政合法性审查。2024年我局出具的各项审计报告、起草的《池州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送审稿)》等规范性文件均按程序开展了合法性审查。

2.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坚持“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严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2024年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池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实际,对《池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池政办〔2020〕4号)进行修订。

3.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认真落实《2024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求,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一是明确各科室普法任务,在局门户网站公示本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审计组利用审计见面会契机在审计项目开展实施过程中积极向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做好面向社会普法工作,配合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三是报送典型案例,2024年我局共报送以案释法案例1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案例1篇、行政执法案例1篇,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

1.规范本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并及时在网站公开,严格按照清单履职尽责。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组织全市审计机关新进执法人员参加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审计专门法律知识考试,并对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进行维护,及时更新行政执法数据,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注重能力提升。举办2024年度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对市直部门、经开区、集中区内审机构人员及全市各级审计机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审计人员和内审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开展网络视频培训、观看线上庭审视频、参加法律知识考试、举办全市青年审计干部“快乐的阅读和阅读的快乐”征文比赛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提升审计人员法治素养。

(五)依法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情况

2024年,我局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案件。

(六)规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情况

1.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2024年我局共安排审计项目7类54个,已完成7类52个(2个跨年度审计项目,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审计发现问题668个,其中非金额问题551个,金额问题117个,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163条。较好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审计监督。统筹审计资源和力量,采取“1+N”审计方式,开展3个部门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并同步2023年度科技创新及“老有所养”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二是围绕保障经济安全发展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经济运行“探头”作用,聚焦房地产领域加强审计,揭示在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力等方面问题,推动保障房项目竣工交付,助力“保交房”。开展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基金设立、运行、内部管理等方面问题。持续加大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对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池州市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等12个重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促进项目规范管理,提升政府投资绩效。顺利完成全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审计监督。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利益相关的医疗领域,开展市本级公立医院药品和高值医药耗材设备采购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规范医疗资金使用。开展石台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规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强化审计监督。刻理解把握经济监督与政治监督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紧密联系,扎实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年共安排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9个,涉及领导干部24人,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围绕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审计监督。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池州市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资金审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持续跟进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污染防治等情况,助力生态立市战略实施。

2.推动审计成果运用一是推动审计整改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将审计整改作为推动审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月一汇总”“一季一调度”频次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整改进度滞后或整改不力的,发送审计整改督促函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市委综合考核、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要内容。2024年发现的已到整改期限的190个立行立改问题,已整改到位185个,整改率为97.37%。

二是推进贯通协同汇聚审计监督合力。持续加强审计与纪委、巡察人大等部门协作,在相关工作领域通过“先审后巡”“先巡后审”的方式进行互补,2024年3家单位开展“巡审同步”监督检查。研究制定了《市纪委监委机关和市审计局关于加强风险研判处置的工作机制(试行)》《关于建立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

三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对照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强化项目现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提交审理、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全过程管理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78个审计项目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通报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立行立改全市共评选出12个优秀项目,进一步压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责任链条,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

(七)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情况

1.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健全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聘请法律专家参与制定政策、拟定合同协议等法律事务,咨询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发挥法律顾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经费保障。保障法治建设工作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虽稳步有序推进,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一是法治学习不够深入,普法力度有待加强,存在法治学习活动次数不足、内容形式单一,审计法治宣传工作不够贴近群众等问题。二是法治队伍建设力量不足,审计任务较重,人少事多的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等问题,审计执法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上级各项关于法治建设工作要求,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项目等工作落实的审计监督力度,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依法审计建设。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审计需求为导向,以法治素养为保障,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将法治专题教育融入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和全体职工会议中,通过开设多批次、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培训活动的方式,提升全体审计人员法治思维能力。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通过以审代训、审训结合,“传帮带”等形式加强干部培养,提升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专业能力。

三是增强普法宣传实效。将普法工作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将法治宣传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核心,拓展宣传途径,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积极参与我市举办的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普法工作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